佩吉特病样网状细胞增生症

佩吉特病样网状细胞增生症

概述:佩吉特病样网状细胞增生症,又名局限性亲表皮性网状细胞增生症(localized epidermotropicreticulosis)或Woringer-Kolopp病。1931年Ketren和Goodman描述了一种临床上类似MF,显然属上皮起源的多发性皮肤损害。1939年Woringer和Kolopp报告了1例6岁男孩,在臂部发生单发性斑块样皮损。而佩吉特病样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名,则是由Braum-Falco等根据临床和组织学外观而提出。
    本病为一特征性T细胞淋巴瘤,仅发生于皮肤,临床上表现为斑块,组织学上以非典型性表皮内T淋巴细胞单个成巢状聚集为特点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国外报道20例,男性多见。国内刘季和等报告1例老年女性,1例中年男性患者。

病因

病因:病因尚不明确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发病机制还不清楚。本病罕见。国外报道20例,男性多见。国内刘季和等报告1例,老年女性,皮疹累及外阴及腋部。以后又见1例局限于下肢的中年男性患者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可分为2型,组织学上二者相同,但临床经过完全不同。
    1.Woringer-Kolopp型  为局限性亚型。呈淡红到淡褐色单发性斑块,主要位于四肢,如多于1个损害,则损害有侵犯掌跖倾向。常在数月数年中,损害逐渐增大,大小可超过10cm。有些病例损害时好时犯持续多年。20%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15岁。本病的特点为损害持续时间长,罕见发展为系统性淋巴瘤。
    2.Ketron-Goodman型  为泛发性亚型,表现为类似MF的多数淡红色斑块,损害发展快,常侵犯淋巴结,其生物行为呈侵袭性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组织病理:两型均见大的非典型T细胞,呈高度亲表皮性浸润,单个或成巢状,类似Paget病。表皮内淋巴细胞中,可见多数非典型性核丝分裂。
    免疫组化:典型损害同典型MF,表现为CD4+,CD3+,CD5+和CD8-

诊断

诊断:局限性亚型应与肥大性扁平苔藓或Bowen瘤鉴别。播散性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的斑块,类似其他淋巴瘤或白血病的斑块和结节。由于临床上缺乏湿疹性损害,可排除MF。结合组织病理与免疫组化检查,诊断不难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局限性亚型,应与肥大性扁平苔藓或Bowen瘤鉴别。播散性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的斑块,类似其他淋巴瘤或白血病的斑块和结节。由于临床上缺乏湿疹性损害,可排除MF。

治疗

治疗:局限性者最好用X线治疗或切除。泛发性者可用PUVA联合维A酸类或干扰素α治疗。

预后

预后:局限型放射治疗后可长期缓解,全身型者病情进展快,多在3个月~2年内死亡。

预防

预防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